俄军第一坦克集团军投入800辆主战坦克,包括T-90M突破、T-14阿玛塔等新型装甲力量,对乌军布防区域实施多点突破。战役初期,俄军采用电磁屏蔽战术,利用最新型电子战系统克拉苏哈-4瘫痪乌军雷达网络和通信系统。
装甲部队在电子战掩护下,以楔形阵型高速推进,突破乌军第一道防线。俄军坦克部队装备的雷霆-M主动防护系统成功拦截95%以上的标枪反坦克导弹。
在突破战中,俄军投入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对乌军指挥中心实施精确打击,同时出动苏-57战机编队执行制空任务。空地协同作战下,乌军4000余人伤亡,其中包括库尔斯克防御集群指挥部核心成员。
俄军坦克编队在8小时内推进距离达37.5公里,创下本次战事以来单日推进最远纪录。俄军在此次行动中首次大规模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指挥系统,显著提升战场决策效率。
俄军第810海军陆战旅配合工程部队,采用新型PMP-M浮桥系统在德斯纳河上构建三处临时渡口。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利用美制捕食者反无人机系统的漏洞,成功渗透乌军指挥所。
随后,口径巡航导弹群对乌军防空阵地实施定点清除,为主力部队强渡创造条件。战斗中,俄军152毫米联盟-SV自行火炮采用新型制导炮弹,命中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95%,致使包括乌军第25空降旅指挥部在内的600余名军官伤亡。
乌军在此次战役中损失大量西方援助装备,包括15辆豹2A6主战坦克、23辆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。装备损失带来的不仅是战斗力下降,更严重的是对乌军士气造成重创。与此同时,俄军的飞索尔巡飞弹机持续对乌军补给线实施打击,导致前线部队弹药补给中断。这反映出乌军在大规模机械化作战中后勤保障能力的不足。
在斯维尔德利科沃战区,俄军展开立体化作战。S-400防空系统与铠甲-S1近程防空系统构建的多层防空网,有效拦截乌军雷霆-2战术导弹和海马斯火箭弹。俄军在该地区首次部署天王星-9反卫星系统,成功干扰北约侦察卫星对战场的监视。第76近卫空降突击师在洛克尼亚河沿岸展开的夜间空降行动,不仅控制关键渡口,更切断乌军第92机械化旅的撤退路线榴弹炮为代表的西方火炮系统,虽然具备先进的火控能力,但由于乌军缺乏相应的战场管理系统,火力分配效率低下。英国提供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在城市巷战中机动性受限,成为俄军反坦克导弹的易于攻击的目标。乌军装甲部队普遍存在战术训练不足的问题,导致高性能装备未能发挥应有威力。
在一次关键战斗中,乌军装甲连在30分钟内消耗完155毫米炮弹,而补给车队在运送弹药途中遭遇俄军兰谢特和KUB-BLA自杀式无人机的协同攻击,损失8辆M1151防地雷反伏击车。前线医疗资源告急,野战医院面临医护人员短缺、药品供应不足等多重困境。重伤员后送延迟时间平均超过6小时,远超黄金救援时间。
过去六个月的激烈战事,乌军高级指挥官伤亡数量创历史新高,包括3名旅级指挥官、12名营级军官和数十名连级指挥员。俄军在推进过程中发现多处违反战争法的证据。在解放的村庄地下室中,调查人员发现大量平民遗体,部分死者身上留有近距离射击痕迹。法医鉴定结果显示,部分平民在试图撤离时遭到射杀。
库尔斯克战役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。俄军在电子战、精确打击、装甲突击等领域展现的综合作战能力,以及采用人工智能辅助指挥系统,预示着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变革。与此同时,乌军在面对大规模机械化作战时暴露出的训练不足、后勤脆弱等问题,也为国际军事界提供深刻启示。